那麼,審議式民主是何時進到台灣來的呢?台灣的政治運作模式主要是以代議政治為主的,由公民投票選出代議士間接參與政策制定,代議制度的優點是可以較快速的做出決策,然而卻較比較難細緻地處理政策中細節,亦有可能不完全反映部分民意,而適度採取審議式民主的方式可以彌補這些不足處。
除了心跳加快、手心顫抖、血壓升高的生理反應之外,心裡更是充滿了懊惱跟無助。走出會議室的那一刻,我的腦中一片空白。
在看似平凡的人生背後,其實我也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以及苦澀。」2020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失業人口不斷攀升。」於是她離開了上一份在旅遊業的客服工作,加入我小小的團隊。雖然不想承認自己漸漸衰老,但總會有一些事情不斷地提醒你這個殘酷的事實,例如日漸下降的體力、過目即忘的記性、還有打了半天卻再也找不著的草稿。如同被狠毒的魔咒詛咒似的,每回當好不容易有點小小的成就、生活稍微穩定一點的時候,就會突然面臨措手不及的變故,讓辛苦累積的一切重新歸零,無情的意外一再地降臨在我的人生裡。
」 我淡淡地拍拍她的肩膀說:「你要更加努力,疫情才正要來臨。「接下來兩個月,如果業績的表現還是沒有起色,就只能請你離開了。本次帶動運價自年後再創新高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遠東至歐洲航線,上海至鹿特丹及上海至熱內亞的運價,年增分別高達469%及428%。
觀察電子相關產品漲價幅度,包括面板、記憶體等,1月以來漲幅由20%至120%不等,皆不輸原物料今年以來20%至30%,顯示電子相關產品景氣熱度仍在。近期,電子板塊領軍下跌,疊加疫情再起,台灣加權指數於萬七大幅向下修正,5月12日收盤下跌4.11%,盤中一度創下單日大跌1000點的歷史紀錄。除受到工業金屬及塑橡膠的價格飆漲外,同時也反應車用相關的電子元件的漲價。Photo Credit: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財經M平方 更完整的解析都統整在財經M平方網站上,立即閱讀 活動訊息 【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全程直播並支援五日回看複習,早鳥最後倒數至5/14。
如今,運價在年後小幅回落後再度創新高,美國財政部也如期在3月推出1.9兆財政刺激4月以來全球資金快速輪動,區域之間由新興市場導回成熟市場、板塊之間由科技板塊轉向原物料類股、因子之間也由價值股再度輪轉至成長股。
而製造業上升週期自去年中至今已接近1年的時間,M平方曾於文章初估2021資產走勢情境,提到製造業循環上升週期最快可能於今年年中見頂,製造業循環是否延長必須關注供應鏈緊張的狀況、美國是否能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以延續補庫存的動作。整體而言,製造業循環延續至下半年的機率增加,我們認為主要受到兩大支撐: 供應鏈依舊緊張 原物料價格飆漲 Photo Credit:財經M平方 運價再創新高,供應鏈持續緊張 從國際金融會(IIF)統計各國製造業PMI細項,可以看到各國的供應商交貨時間不斷突破歷史新高,尤其來自於美國、台灣、德國三大經濟體,反應電動車供應鏈從晶片到車廠組裝整體的供給緊張狀況。觀察上週公布最新美國、台灣、中國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ISM製造業指數雖受到季節性影響小幅滑落,但仍維持在60以上的高檔。除受到工業金屬及塑橡膠的價格飆漲外,同時也反應車用相關的電子元件的漲價。
台灣製造業PMI則是續破新高來到68.7,中國財新製造業PMI也在連續3個月的下滑後出現止穩。對於台股大幅度的動盪,來看看M平方如何解讀後市。近期,電子板塊領軍下跌,疊加疫情再起,台灣加權指數於萬七大幅向下修正,5月12日收盤下跌4.11%,盤中一度創下單日大跌1000點的歷史紀錄。顯示全球缺工、缺料的狀況緊張,其中又以電子相關供應鏈最為嚴重。
全球PMI透露兩大重點,製造業循環高機率延長 去年年中以來,隨著各大經濟體資金大幅挹注至市場後,帶起上游一波強勁的庫存回補。台灣自疫情以來受惠製造業及電子循環上升週期,成為去(2020)年以來區域間表現最佳的股指之一。
台灣製造業PMI中各產業的未完成訂單(積壓訂單),以電力暨機械設備(82.2)與電子暨光學產業(74.4)兩者持續大幅上行,其餘產業僅小幅增加甚至出現滑落。如今,運價在年後小幅回落後再度創新高,美國財政部也如期在3月推出1.9兆財政刺激。
本篇文章將由中短期製造業循環,帶到長期生產力循環及產業趨勢,解讀台灣位於全球產業鏈上的生產價值。Photo Credit: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財經M平方 更完整的解析都統整在財經M平方網站上,立即閱讀 活動訊息 【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全程直播並支援五日回看複習,早鳥最後倒數至5/14。從產業類別觀察,4月台灣製造業PMI中,原物料價格以交通工具(92.9)跳升幅度最大。觀察其餘產業,同樣以電力暨機械設備(92.2)、電子暨光學產業(91.3)相對強勁,反應半導體產業鏈的報價持續在上場。本次帶動運價自年後再創新高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遠東至歐洲航線,上海至鹿特丹及上海至熱內亞的運價,年增分別高達469%及428%。並探討本次股市大幅回檔後是否仍有佈局價值。
觀察電子相關產品漲價幅度,包括面板、記憶體等,1月以來漲幅由20%至120%不等,皆不輸原物料今年以來20%至30%,顯示電子相關產品景氣熱度仍在。汽車製造業大國──德國的工業生產及工業訂單,兩者差值自去年下半年起不斷擴大,顯示生產端受到缺貨影響無法跟上下游需求
我們才能理解中期儲存、最終處置為核廢的一體兩面,且聯邦政府自二戰以來,在核廢問題上一事無成。州政府所提的訟訴並非無的放矢。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內華達州猶卡山的核廢料儲存設施 在《核廢料政策法》生效實施後,能源部於1984年12月公布了3個最終處置候選場址,地點分別為內華達州猶卡山、德州聾子史密斯郡(Deaf Smith County)、華盛頓州漢福德核武廠,而漢福德場址也是全美輻射污染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最終處置設施的爭議 要探究核管會違法核發中期儲存建照的爭議,就得先回到事情的源頭,也就是美國最終處置所牽涉爭議。
在該設施啟用前,能源部不得接收核工業所轉移的高階核廢。為此,超越核能已於2021年2月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要求核管會撤銷(違法核發給核工業者在德州與新墨西哥州邊界興建)中期儲存設施的建照。其三、能源部球員兼裁判,一手包辦生產、丟棄高階核廢、規劃、監督最終處置為時已久。能源部不僅統合能源生產,也替美國海軍生產核子反應爐,並設計、測試和生產美國所有的核子武器。
能源部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各界撻伐。但美國聯邦政府一再輕率對待最終處置議題,拒絕面對處置高階核廢所涉及的政治經濟、科學、公衛、環境、氣候等問題,使得核廢困境治絲益棼。
不過,州政府所提的訴訟和質疑卻使得聯邦政府在候選場址的立場更為專斷。換言之,即使該設施真能啟用,美國屆時仍有約69,000公噸的高階核廢無處可去。
但核管會卻藉由核發中期儲存設施「暫存核廢120年」為名,使得核工業者可於最終處置設施闕如的情況下自核電廠移出核廢,並使能源部得以變相接收核工業者自1950末期以來所累積的高階核廢。這個數字還不包括美國現有核電廠除役所產生的核廢。
在超越核能上訴後,新墨西哥州司法部長巴爾德拉斯(Hector Balderas)也於2021年3月29日對核管會允許業者在該州及德州興建高階核廢料中期儲存設施提出訴訟。官方數據顯示,至2020年為止美國總計有83,000公噸用過的燃料棒,用過的燃料棒目前以每年2,000公噸的速度持續增加。該組織指陳,依據美國國會於1982年所訂的《核廢料政策法》(The Nuclear Waste Policy Act),美國民生用途高階核廢應存放於最終處置設施。實際上,核廢「中期處置」很可能會淪為「露天最終處置」。
案件要先從美國知名反核團體超越核能(Beyond Nuclear)說起。但政府卻始終以「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為名,迴避民眾的質疑與批評。
美國國家審計局(The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於1985年的報告指出,能源部的環評欠缺科學依據。首先,內華達州並不使用核電,為何卻得承受能源部強加核廢危害於該州的危險?第二、聯邦政府自1951年以來於該州試爆核子武器高達928次,其中828次為地下核武試爆,使得該州人民長期曝露於輻射危害。
此舉形同迫使當地部落與社區世世代代承受高階核廢永留該州,並迫使居民曝露於輻射外洩的風險。問題在於,自聯邦政府「依法行政」專擅最終處置場址和規範最終處置設施以來,從未正面回應各界所提的六項主要質疑。